答辩题目:荒漠河岸林胡杨水分利用策略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答辩人:赵春彦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冯 起 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报告简介:该论文将稳定同位素、树干液流技术与生态学研究手段相结合,系统和定量地研究了胡杨水分利用策略、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及其水分阈值,阐明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树龄胡杨水分利用策略,揭示了胡杨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确定了不同树龄胡杨最适宜生长的水分阈值。这些研究成果为胡杨的恢复和保育以及生态需水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研究该区域水循环规律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脆弱干旱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辩题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中段土壤碳储存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 答辩人:朱猛 答辩时间:2019年5月26日(周日)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冯起 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报告简介:祁连山是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水源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被的格局与演化直接影响山区出山径流变化。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中段土壤碳储存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可以为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山区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对策。然而,目前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储存功能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为此,本研究通过在祁连山中段海拔、坡向和坡位梯度上进行大量野外调查,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和情景模拟,主要研究了祁连山中段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碳储存价值分布及总量、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区土壤碳储存功能的变化及碳库适应性管理。 答辩题目:河西走廊西部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与临界雨量确定 答辩人:王春林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司建华 研究员 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报告简介:本论文以阿尔金山东端北坡地区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方法、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和水位流量反推法对该地区上游山区的流域特征、暴雨特性、洪水规律和临界雨量及其预警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通过水文地貌与工程水文学方法论补充了当前缺资料区水文建模领域的部分途径,同时深化了基于综合地理学的“地理设计”研究热点的具体案例,对于干旱山区水文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答辩题目: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地下水动态及河流对其补给研究 答辩人:张经天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席海洋 副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报告简介:在极端干旱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对维持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降水稀少和蒸散强烈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间歇性河流的河道渗漏被认为是沿岸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论文通过开展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地下水补给及动态模拟研究,分析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下水位变化估算荒漠河岸林蒸散发,阐明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与河流径流的关系及补排动态,通过Hydrus-2D模型对不同水分供应情景下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预测,并揭示地下水位变化对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维护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和黑河流域水量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答辩题目:祁连山生态绿线区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答辩人:李永格 答辩时间:2019年5月26日(周日)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李宗省 副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答辩题目:荒漠河岸林胡杨水分利用策略及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 答辩人:赵春彦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冯 起 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报告简介:该论文将稳定同位素、树干液流技术与生态学研究手段相结合,系统和定量地研究了胡杨水分利用策略、对干旱胁迫的适应及其水分阈值,阐明了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树龄胡杨水分利用策略,揭示了胡杨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确定了不同树龄胡杨最适宜生长的水分阈值。这些研究成果为胡杨的恢复和保育以及生态需水的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研究该区域水循环规律和全球气候变化对脆弱干旱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辩题目: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中段土壤碳储存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 答辩人:朱猛 答辩时间:2019年5月26日(周日)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冯起 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博士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报告简介:祁连山是西北内陆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山区水源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和植被的格局与演化直接影响山区出山径流变化。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祁连山中段土壤碳储存功能及其适应性管理,可以为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和山区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对策。然而,目前对该区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壤碳储存功能的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为此,本研究通过在祁连山中段海拔、坡向和坡位梯度上进行大量野外调查,基于一般线性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机器学习算法和情景模拟,主要研究了祁连山中段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土壤碳储存价值分布及总量、气候变化背景下山区土壤碳储存功能的变化及碳库适应性管理。 答辩题目:河西走廊西部无资料地区设计洪水计算与临界雨量确定 答辩人:王春林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司建华 研究员 学位类别:工程硕士 学科专业:环境工程 报告简介:本论文以阿尔金山东端北坡地区各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基于DEM的流域特征提取方法、瞬时单位线法、推理公式法和水位流量反推法对该地区上游山区的流域特征、暴雨特性、洪水规律和临界雨量及其预警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通过水文地貌与工程水文学方法论补充了当前缺资料区水文建模领域的部分途径,同时深化了基于综合地理学的“地理设计”研究热点的具体案例,对于干旱山区水文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答辩题目: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地下水动态及河流对其补给研究 答辩人:张经天 答辩时间:2018年5月26日(周四)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席海洋 副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自然地理学 报告简介:在极端干旱的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地下水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对维持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降水稀少和蒸散强烈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间歇性河流的河道渗漏被认为是沿岸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论文通过开展额济纳绿洲荒漠河岸林地下水补给及动态模拟研究,分析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地下水位变化估算荒漠河岸林蒸散发,阐明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与河流径流的关系及补排动态,通过Hydrus-2D模型对不同水分供应情景下额济纳荒漠河岸林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预测,并揭示地下水位变化对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维护额济纳绿洲生态系统稳定和黑河流域水量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答辩题目:祁连山生态绿线区游客感知价值研究 答辩人:李永格 答辩时间:2019年5月26日(周日)08:30-15:30 答辩地点:中科院西北研究院科研2号楼3楼会议室 指导老师:李宗省 副研究员 学位类别:理学硕士 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 报告简介:祁连山是西北地区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安全屏障,人地矛盾尖锐,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祁连山的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于解决当前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加权求和多指标运算模型,首先从生态弹性力、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影响力三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红线评价指标体系,识别了祁连山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确定了可开展保护性开发的区域;然后以生态旅游作为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产业载体,进而通过对游客感知与态度的系统分析,研究了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不足;最后依据保护性开发的具体要求,提出了提升生态旅游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