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登录  |  注册  |  联系合作 
首页  |  台站简介  |  战略定位  |  研究方向  |  中长期规划  |  研究队伍  |  仪器设备  |  研究项目  |  合作交流  |  数据中心  |  标准规范  |  科研成果  |  规章制度
人员风采
冯起
冯起
司建华
司建华
联系我们
管理员:贾冰
E-mail:jiab@lzb.ac.cn
台站电话:0931-4967153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祝贺我站唐霞、高冠龙等5名博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16-05-31 12:29:27 【 【打印】【关闭】

 2016527日,阿拉善站博士研究生唐霞、高冠龙,硕士生赵春彦、于海娇、马亚丽参加了2016年度夏季学位论文答辩会。本次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冯起研究员、赵文智究员、王乃昂教授、蒋志荣教授、何元庆研究员、陈拓研究员组成,赵文智研究员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研究生处刘晓东老师等人参加了本次答辩。

研究生高冠龙以题为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蒸散发试验观测与数值模拟的博士论文进行答辩。论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实际蒸散发进行了观测,并将实测结果与基于5个蒸散发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遴选出最优模型,为研究胡杨林蒸腾耗水量及其有效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研究生唐霞以“黑河流域人工绿洲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为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答辩。该论文在收集总结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历史文献资料和流域气象水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时间序列的气候、水文和人类社会经济数据集,为定量研究黑河流域绿洲演变驱动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以流域水资源开发为纽带,重建了黑河历史时期人工绿洲的空间分布格局;定量分析了人工绿洲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在水资源的压力指数设计和人工绿洲适宜规模的模拟计算方面,具有一定创新性。这些研究成果为绿洲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绿洲适度发展规模和绿洲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生马亚丽以题为黑河下游胡杨叶片生理特征对地下水埋深的响应的硕士论文进行答辩。论文用野外实验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胡杨叶片光合、气孔和生化特征对不同地下水埋深的生理响应特点。为胡杨对干旱环境的生理适应机制及其适宜地下水埋深提供了一定的认识,也为胡杨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了依据。

研究生于海姣以题为基于数据挖掘的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动态分析及观测网优化设计的硕士论文进行答辩。论文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小波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数据挖掘技术对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分类分析;对不同类型地下水位动态与区域降水、气温、蒸发、径流之间的多时间尺度关系及所包含的周期性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地下水位动态进行了模拟预测,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黑河中游地下水位观测网的结构优化。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干旱区地下水位动态分析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研究结果对调控黑河中游地下水状态,维持区域生态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生赵春彦以题为荒漠河岸林胡杨夜间蒸腾的发生、驱动力及生态水文意义的硕士论文进行答辩。论文通过测定夜间树干茎流、叶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等指标,证明了胡杨夜间蒸腾的存在,并探讨了夜间蒸腾的驱动机制和与气温、水汽压差、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明确荒漠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精确量化植物生态需水量有重要价值。

五名同学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论文宣读条理清晰,研究结果合理,问题回答准确。答辩委员会对五名毕业生的论文质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他们的博士、硕士论文工作非常饱满,研究内容创新点突出,论文质量已经达到毕业水平,经过答辩委员会讨论,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建议授予唐霞、高冠龙同学博士学位,授予马亚丽、于海娇、赵春彦同学硕士学位。

 

答辩现场

相关阅读
建议您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 屏幕设置为1024 * 768 为最佳效果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Copyright © 2003-
通讯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陇ICP备05000491号